去年,我参加了云南的一场比赛,前些天终于收到了组委会寄来的奖杯和证书。起初,我以为不过是份普通的证书,于是迫不及待地去取快递。谁知炒股杠杆的意思,站在快递站时,我傻了眼。原本以为是个信封大小的包裹,结果竟是一个重达两公斤的大箱子。那时,我已经背着一个大包,手里还抱着其他东西,只能一手挎包,一手紧抱着箱子,艰难地把它搬回家。回到家,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,里面的证书真是让我惊艳不已,精美的设计让我从未见过。尤其是那块玻璃相框,这也是我研究生以来首次收到这样的奖品。此外,组委会还赠送了精致的奖杯。而更让我意外的是,通常这种比赛的奖品只有一套,最多几份证书,但云南比赛组委会真是太慷慨了,竟然送出了五套奖品。我的团队每个成员都得到了一份,简直是太意外了!
而另一件让我开心的事是,在研究生两年中,我累计获得了六十多个与专业相关的竞赛奖项。回想五年前,大学毕业不久,我参加了一场电台比赛,得了一个平淡无奇的小奖,算是我大学生涯的第十个专业竞赛奖。年末,我又参加了威海的一场主持人大赛,最终获得三等奖,还收到了主办方寄来的西洋参作为奖品。加上本科时参与的比赛,我竟然已经积累了超过七十个播音主持类的奖项。不得不说,凡是播音学子能参与的比赛——主持、配音、广播、朗诵等,我几乎都参加过,并且有所斩获。
我确实非常喜欢比赛。记得大一时,我无意中参加了校园广播新秀选拔赛,站在舞台上被观众喝彩的感觉让我极为兴奋,那一刻的成就感和虚荣心也让我非常满足。之后,我无法自拔地迷上了比赛,尤其是大三那年,一位师姐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。她说:“大学四年,比赚了多少钱更有意义的是,参加过多少比赛,拿到多少奖。”那一番话仿佛点亮了我的方向,我立刻明确了大学时期的努力目标——多参加比赛。
展开剩余63%当然,大一大二时,几乎所有比赛都以优秀奖或鼓励奖告终。那时的我,技术尚未成熟,实力也不够,所以失败是情理之中的事。到了大三,情况有了好转,虽然也有过“差一点就前十名”的“倒霉”经历,但通过主持人大赛、央广大学生主持人大赛天津赛区的季军,我终于找到了自信。这些奖项也成了我大学时光中的“高光时刻”。
在播音主持的路上,我经历了无数奇妙的瞬间。参加比赛让我结识了许多朋友,也为我打开了职业大门。甚至在20年,我买的那部新手机,正是通过参加比赛获得奖金后,才得以购买。毕业后,我曾尝试过在电台内部参加一些比赛,但由于与电台的工作方式并不匹配,我的表现并未达到最佳,甚至没有奖项。渐渐地,我的信心也开始受到挫折,工作后,便慢慢地停下了参赛的脚步。
然而,当我考上研究生后,我意识到我依然想要重拾比赛的热情。最初,我试图参加一些比赛,但因为忙于学业和生活,许多比赛都与我的日程发生了冲突。尽管我曾想像以前一样跑遍各地参加比赛,但年纪渐长,我发现那些没有奖金、只为荣誉的比赛似乎不再值得我奔波。毕竟,一百块钱都要精打细算,花几百块钱去参加没有奖金的比赛,真的太不划算了。
正当我犹豫时,看到了一则公益广告大赛的征稿启事。顿时,我心生一计:为什么不参加这种线上提交作品的比赛呢?不仅省去了路费和住宿费,而且对我这种有广播背景的人来说,音频作品并不算难事。更重要的是,这类比赛注重创意,而我恰恰就是“创作型选手”。
经过两年的努力,我几乎参加了全国各地的公益广告大赛,收获了不少奖项。去年,我参加了黑龙江的公益广告大赛,我所在的团队荣获了十个奖项,此外,我们还获得了六部指导老师奖,成为外省参赛团队中获奖最多的队伍。尽管这些奖项并没有奖金,而且对我未来的学术或职业发展是否有实质帮助还不明确,但我依然享受参与其中的每一刻。尤其是看到自己和团队成员一起,在每个城市的比赛中不断突破自我,收获成果时,我感到无比骄傲。
对于我而言,比赛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奖项,它带来的虚荣满足感,尤其是在朋友圈里“炫耀”这一点,实在令人愉悦。而我参加比赛的动力,不仅是虚荣心,也有着一种“崇高”的意味——特别是当我和我的小伙伴们,代表河南大学在比赛中获奖时,那种传播河南声音的自豪感,是任何其他成就无法替代的。
曾经炒股杠杆的意思,我常说:“作为河南学子,去看过世界,今后要把世界告诉更多河南学子。”如今,我希望这句话可以补充完整:“作为河南学子,去看世界,不仅要把看到的世界告诉河南学子,也要让更多人看到河南学子的风采。”因此,大学生们,尽情去参赛吧,比赛的乐趣无穷,正如一场充满无限可能的游戏,你永远也猜不到,它会为你带来多少意外的惊喜!
发布于:山东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