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位置:联华证券-配资网-配资官网-配资官方网站 > 配资网 >

长沙股票配资 曾国藩之死:发作到辞世仅45分钟,死前留下两遗憾和四句经典遗言_捻军起义_朝廷_太平天国


发布日期:2025-07-12 20:57    点击次数:113

长沙股票配资 曾国藩之死:发作到辞世仅45分钟,死前留下两遗憾和四句经典遗言_捻军起义_朝廷_太平天国

1864年7月长沙股票配资,曾国藩指挥湘军攻占天京,标志着持续了十余年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彻底瓦解。凭借这一赫赫战功,曾国藩走到了他人生的巅峰。此前,他已经是两江总督,而朝廷为了奖励他非凡的功绩,特意为他加封了太子太保的官衔,并授予一等“毅勇”侯爵位,且这个爵位为世袭罔替。他成为文官中的首位“毅勇”侯。

尽管曾国藩因平定太平天国而获得了巨大的荣誉,但与清朝的关系并非一直顺畅。他所领导的湘军一度在清朝的政治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。湘军系统拥有总督15人,巡抚14人,以及数不胜数的其他文武官员,这使得清廷的中央集权遭到威胁。朝廷一直对湘军的庞大势力感到忌惮。虽然曾国藩灭了太平天国后,第一时间裁撤了25,000名湘军兵员,试图缓和这种紧张关系,但他和湘军的存在,始终让清朝的统治者感到不安,最终,他的一些政治失误导致了晚年的悲惨结局。

展开剩余84%

太平天国一旦覆灭,曾国藩并未能享受片刻的宁静,而是立即北上镇压捻军起义。捻军起义爆发的时间大致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同,源于黄河和淮河流域的农民为了生存而起义。捻军的首领张乐行率领农民起义,最初规模较小,活动范围局限在豫东南、鲁西南、苏北和鄂北等地区,起初遭遇清军的猛烈镇压,损失惨重。然而,在与太平天国建立联系后,捻军得到了一定的庇护,转而与太平军共同作战并在北方顽强生存下来,逐渐壮大。尤其是太平天国覆灭后,捻军反而成为了一个有力的反叛力量。

1864年12月,太平天国的遵王赖文光率领一部分余部北上与捻军合流,形成了一支统一的捻军队伍,他也因此被推举为首领。在赖文光的指挥下,捻军迅速扩张,很快聚集了超过十万名士兵,活动范围涵盖了安徽、河南、山东、江苏、湖北、陕西、山西及直隶八省,屡次重创清军,造成了对清朝统治的严重打击。

此时,清朝政府决定采取强硬措施,彻底剿灭捻军。考虑到曾国藩刚刚取得了消灭太平天国的辉煌胜利,清廷认为他是最佳的指挥官,于是任命他为钦差大臣,命令他去剿灭捻军。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时显示出的军事才能,让朝廷对他充满信任。他善于治军、筹划战略,尤其在用人方面有着独到的眼光,这使他成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。

然而,面对捻军这一较为薄弱的敌人时,曾国藩却出现了不小的失误。曾国藩在打击太平天国时总结出一套“结硬寨,打呆仗”的作战经验,通过稳扎稳打、逐步压缩敌人阵地的方式,最终攻克天京。由于捻军与太平军有很多相似之处,他认为这套方法仍然适用。然而,到了前线,他却发现自己的战术完全不管用。

捻军在赖文光的领导下,依据北方的地形特点和捻军骑兵多、步兵少的兵力特征,逐渐采取了更加机动灵活的战术。赖文光减少了步兵数量,增加了骑兵,依靠流动作战和快速出击,来回避清军的围剿。他们并不追求一城一地的占领,而是注重战略灵活性和部队机动性。曾国藩的围剿计划因此受挫,他决定调整策略,采用“重点防务、坚壁清野”的战术。这一战略让捻军处于被动状态,失去了支援,无法展开有效反击。

然而,赖文光迅速适应了这种新的局势,将部队分成两部分,采取集中兵力攻打清军薄弱环节,最终成功突破了曾国藩的围剿包围圈。这一策略的成功使得曾国藩的计划宣告失败。为了挽回局面,曾国藩在周口至漯河间设立了“沙河百里防线”,试图彻底消灭捻军。然而,捻军很快改变了路线,转入山东,清军的围剿再次失败。

捻军的失败让曾国藩感到丢面子,更令他痛心的是,在他失败后,李鸿章接手了这一任务,并凭借淮军一举平定了捻军的起义。这让李鸿章迅速晋升为湖广总督、协办大学士,并开始进入清朝的决策层。曾国藩作为李鸿章的上司,本是为其提供支持,但现在却成了他的竞争对手,这使得曾国藩心中颇为不快,尽管他表面上没有表现出太多情绪。

在1868年,曾国藩被调任为直隶总督,时年已近60,年事已高,他希望能利用自己余下的时光,为洋务运动贡献力量。然而,命运却再次给他带来重创。1870年,天津爆发了民众反对天主教传教活动的暴乱,造成多名外国人伤亡,引发了列强的强烈抗议,特别是美、英、俄等七国纷纷要求清政府对肇事者进行严惩。

这一事件直接触及了清朝的外交和宗教敏感神经,处理不当可能引发外部战争,偏袒洋人则会激怒民众,影响清朝统治的稳定。曾国藩心力交瘁,身体也因病日渐虚弱,他一度想借机推脱这一责任,但朝廷却发出圣旨,要求他亲自前往天津处理此案。

在天津,曾国藩面对复杂的局势,制定了既能令洋人满意,又不损害国人利益的处理方案。他选择妥协,与洋人谈判,最终做出了妥协的决定:将主要肇事者中的16人处死,4人缓刑;充军流放25人;并赔偿洋人49万两白银。为了避免进一步恶化,清朝还派遣崇厚赴法国道歉。

这一方案公布后,引起了朝廷和民众的强烈反感。曾国藩被视为偏袒洋人,轻视国人,他在民间的声誉受到了严重损害,身体也因此更加虚弱。恰好此时,曾国藩因身体问题请求辞去直隶总督职务,朝廷便任命他为两江总督,负责调查马新贻遇刺案。

这次天津教案的处理对曾国藩打击巨大,尽管从战略角度来看,他的决定是最合适的选择,但由于事件的敏感性,他的名声因此一落千丈。而当李鸿章接任后,这一事件得到平息,曾国藩成为了背锅的替罪羊。

曾国藩的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愧疚和痛苦,尤其是天津教案使得他在晚年深感精神煎熬。身为儒生的他,深知“道德仁义”的重要性,这种形象的破裂使他一直无法释怀,仿佛一座无法逾越的山。

1872年,曾国藩身体渐感不适,偶尔出现脚麻、口齿不清等症状。尽管如此,他仍保持着每日散步的习惯。某天,虽然感到不适,他仍与长子曾纪泽一同散步至总督衙门西花圃,二人交谈甚欢。忽然,曾国藩的脚再次麻木,难以站稳,曾纪泽赶紧扶他回书房休息。仅仅过了40多分钟,曾国藩的病情急转直下

发布于:天津市

友情链接: